后周显德七年的正月初一,五代时期的后周君臣正在宫中庆贺新年,忽然接到镇、定二州的急报:北汉勾结契丹入侵。宰相范质、王薄等立即遣检校太尉、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兵前去抵御。

初三,军队驻扎于开封东北的第一个驿站陈桥驿。赵国胤喝醉了躺在寝帐内,而有拥立之意的将士们却站在旁边,迟迟不肯下去。次日黎明,四周叫啸呐喊,声震原野。
赵普、赵光义进帐禀报,将士们直叩寝帐之门,高呼:“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赵国胤被外面的声音吵醒了,不知所措,还没来得及反应,便被扶到议事厅。有人把黄袍披在他的身上,众人都跪拜庭下,口称万岁,又扶赵匡胤上马,返回开封,取代后周政权,建立了北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

赵普、赵光义密谋
长期以来,陈桥兵变一直被看作是“千古疑案”,其中疑点甚多。其一,据《沫水记闻》等书记载,当时军队未到陈桥已有兵变之说,未见黄袍,已有天子之说,陈桥兵变不是一次偶发事件,而是有预谋的。正如古诗所言:“黄袍不是寻常物,谁信军中偶得之。”

年轻时的赵匡胤
其二,据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说赵国胤早年曾到高辛庙为自己的功名前程占卜,签上说自己从小兵可以一直升到天子。且不论此事的真伪如何,这一在宋代广为流传的轶闻,正反映了赵匡胤的夙愿。赵普与赵光义也已入内报告,而赵国胤何以会不知所措,丝毫未念及早年的愿望?这一情形未免过于做作。
其三,《宋史·杜太后传》上说,杜太后得知其子黄袍加身后,说:“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因而不惊不慌,谈笑自若,还说:“吾儿平生奇异,人皆言当极贵,何忧也。”据此,这加身的黄袍似并不是从天而降之物。

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
其四,当时因边关告急才令赵匡胤领兵出战,为什么黄袍加身后,不费一枪一刀,战事立定?即所谓“千秋疑案陈桥驿,一着黄袍便罢兵”。可以认定,镇、定二州的军情是配合赵国胤兵变自立而谎报的。
当然,认为疑案不疑的也大有人在。如有的学者认为,镇、定二州军情并非谎报,《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契丹国志》等史书都记有此事。总之,陈桥兵变确实有着众多令人起疑的地方,你是怎么看的,请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