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草明是一个一生都在写工人的女作家,她出生在广东,读中学时候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萌发了革命思想。1931年,完成学业的草明开始文学创作活动,参与了进步报刊《广州文艺》的编撰工作。
1933年,国民党当局查封了《广州文艺》,草明被列入通缉名单,她只好偷偷乘坐贩卖生猪的货船逃往上海。在上海,草明加入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当代两位文坛巨匠鲁迅和茅盾有了接触和交集,革命思想更加坚定。
1935年,草明在上海不幸被国民党当局逮捕,经过鲁迅、茅盾等知名作家打通关系,第二年才被营救出来。所以说草明最终必然会和共产党走上同一条道路。

草明
草明加入中国共产党,转移到延安工作,收到毛泽东的亲笔信
1938年,由于日军的侵略,草明撤退到湖南,在湖南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正是这一次相见,改变了草明的人生轨迹,她开始和共产党一起共事,共同负责边编辑《抗战日报》,草明逐渐有了入党的想法。
其实早在瑞金中央苏区时期,草明早就听说过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导的消息,对中国共产党有很好的印象,很快她提出入党申请。1940年7月,草明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941年发生皖南事变,中共决定撤退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回到延安工作,草明这才结束了经常改名换姓和被特务追踪的地下生活,转移到延安工作生活。
草明第一次到北方,第一次到延安,坐车路过连绵的秦岭,看到光秃秃的黄土高原,文人的情肠令她不由感叹西北辽阔苍凉。不过草明心中是充满希望的,延安是革命圣地,她对这片土地期望已久。

延安
到延安的时间不长,草明却爱上了这里的自由辽阔,他们一家住进了窑洞,白天黑夜从来不用锁门,老乡们都很好客,经常坐在一起拉家常。草明第一次这样安宁愉快的生活,怀着激动的心情,给毛泽东写了一封致敬信。
时间不知不觉就过了一年,1942年4月,某天一大早草明收到一封毛泽东的亲笔信,邀请草明到他那里去。草明早就想见一见这位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可惜一直没有机会,突然有了这样一个机会,心中激动又紧张。
草明看看自己身上的衣服,还算干净齐整,她整理了一下领口,又将扣子一个个扣好,便到杨家岭昆仑收发室等着去见毛泽东。很快就有工作人员领着草明和草明的丈夫欧阳山(和草明一样,也是党员和进步作家)去见毛泽东。
草明到的时候,正在窑洞中写些什么,见人来了,立即放下笔站起身,和两人握手,邀请两人坐在沙发上,毛泽东则坐到对面的沙发上。在延安沙发可是稀奇东西,毛泽东这两个沙发是老古董,有10多年的历史,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找出来的。

毛泽东
毛泽东开始聊工作上的问题,说党中央准备开一个会,和文艺界的同志们一起研究一下文艺工作。草明安静的听着,并观察到毛泽东穿的衣服和大家一样,是灰布棉袄,袖口处因为磨损有不少破洞。
毛泽东说道作家要到工人、农民、兵士中去熟悉他们,要改造自己的小资产阶级世界观。草明已经顾不上再观察毛泽东的穿着,她开始认真思考毛泽东的话:
自己生长在广东手工业区一个小乡镇,和工人们很熟悉,已经写了10多年工人生活,自己还需要改造世界观吗?草明很疑惑,但她并没有随便说话,依旧认真倾听和思考。
毛泽东结束了和欧阳山的对话,转而问草明:“草明同志,你有什么意见?”

欧阳山
草明坦坦荡荡说:“文艺界有宗派主义,不好,不团结。”
毛泽东听了很重视,认真分析道:“这是个原则问题。行帮恶习,宗派主义是扩大的个人主义,是维护个人和他的小集团利益的。这个问题过去上海有,重庆也有,因为那些地方的统治者压迫文艺家。文艺家只有到工农兵的生活中去,宗派主义才会消失。”
草明听了毛泽东精辟的分析,对深入了解工农兵的生活产生了强烈好奇,甚至有了自己去实践的想法。谈着谈着就到了饭点,勤务兵将饭菜端上来,摆在一边的圆桌上,毛泽东邀请欧阳山和草明两人一起吃饭。
毛泽东这里留人吃饭,一般多留一位客人就会多添一道菜,所以今天的菜是四菜一汤,草明清晰的记得,有炒猪肚和炒猪肝。这顿饭是草明一生中吃到过最美味的一顿。

毛泽东
毛泽东再一次和草明谈话,草明离开延安,找毛泽东告别
这次见面后,毛泽东很快写了一封信来,要夫妻二人收集一些资料给他送去。信的内容是:
欧阳山、草明二同志:
前日我们所谈关于文艺方针诸问题,拟请代我搜集方面的意见,如有所得,祈随时赐示为盼!毛泽东
四月三十日
草明在文艺研究室工作,所以研究室内收集有很多杂志和书籍。草明和欧阳山,并另外一些同志一起动手,找了一堆文件,并插上标签,方便毛泽东翻阅。资料包好后,由草明给毛泽东送去。
草明先到昆仑收发室,然后就有人带她去见毛泽东。毛泽东打开包裹略扫了一眼,便将资料放下,叫草明坐下,关心的询问草明,工作上是否顺利,生活中有没有困难。

毛泽东给欧阳山和草明的信
草明答:“一切都好,只是三个孩子缠身,要照顾孩子,写作有困难。”
毛泽东当即叫来了秘书叶子龙,叫秘书代写信给叶剑英参谋长,请叶参谋长安排草明的两个大女儿到军委的干部子弟学校上学。接着又请来了傅连暲大夫,请傅大夫安排草明的小儿子进入中央托儿所。
草明几乎感动的落泪,一瞬间又有些后悔,感觉自己不应该和毛泽东说这些,耽误毛泽东为这些小事费神。草明不愿意再耽误毛泽东宝贵的时间,拿着叶秘书代写的信,和毛泽东告辞。
出了毛泽东的窑洞,草明见天色还早,便决定拿着信到叶剑英参谋长家,将孩子上学的事情办妥。巧合的是,到了叶剑英家,吴玉章老先生(国内著名教育家)也在。草明先向叶剑英说明来意,叶剑英不慌不忙的留她吃饭。

毛泽东和叶剑英
大家一起吃了饭,才纷纷告辞离开。一路上草明心中都热乎乎的,她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对人民、干部的关切和重视。反观国民党总压迫人民,还摧残他们这些文艺家。这一切的一切更坚定了草明毕生为无产阶级文学事业献出自己的全部忠诚。
1943年,延安进入整风运动,草明却遭遇一场疾病,住进了中央党校疗养院。因为要长期疗养,草明在疗养院开始了一种新生活,她住在医院的老红军互帮互助。
草明给老红军讲文化课,老红军给草明讲长征和抗日的故事。草明从这些真实的故事中,汲取到很多生命的顽强和坚定的信念。1945年,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疗养院,欢呼声响彻全院。
大家都跑出病房振臂高呼:“我们胜利啰!日本投降了!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毛泽东延安和文艺工作者的合照
随着时间推移,在疗养院中的人都走的差不多了,草明也着急起来,她希望能去东三省的解放区去工作。草明打定主意,步行了20多公里,从疗养院回党校找党校秘书长黄火青同志,请他派我去东北。
可是黄火青认为草明身体不好,不愿意答应草明的请求。草明软磨硬泡,黄火青才松口说:“如果医生同意,并开证明,我可以批给你一匹马和一个勤务员。最近有个队伍要去东北,你跟着一起走,还能有个照顾。”
草明高兴极了,第二天又步行回到疗养院,找医院的李执中医生开证明。李医生爽快答应,他认为草明只是体质弱,多出去活动活动,会比一直在疗养院待着要好。于是一切顺理成章,草明迅速办好了离开的各种手续。

黄火青
忙活了几天,终于达成所愿,可以去东北解放区工作,草明心情非常好。草明想着这次一走,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再见到大家,她想着趁还有几天时间,一一和大家告别。
对于要不要去和毛泽东告别,草明有些犹豫,但她最后还是决定去一趟。草明步行了30公里,到枣园先找了邓颖超,邓颖超非常热情地接待了她。
两位女同志聊了聊工作的事情,邓颖超本就主管妇女工作,鼓励草明到了东北新区,可以解放和发展妇女工作,如果妇女发动起来,事情就好办了。
说话间到了晚饭时间,邓颖超留草明吃饭。吃完饭,草明告诉邓颖超她想见毛泽东,邓颖超立即去毛泽东窑洞看看主席有没有空。不一会,邓颖超和江青相携回来,由江青引着草明去见毛泽东。

邓颖超
草明很久没见到毛泽东了,感觉毛泽东似乎比上次相见黑了一些,毛泽东正在批阅文件,草明打过招呼之后便安安静静坐下。一边饭桌上已经摆了菜,毛泽东放下笔问草明吃了饭没有,草明说在邓大姐处已经吃过。
于是毛泽东自己去吃饭,草明怕毛泽东一边吃饭一边和她谈话,影响吃饭,所以自己主动开口,讲最近在疗养院的一些趣事。草明想着这些事情讲完,毛泽东应该也吃完饭了。
然而,毛泽东吃饭的速度比草明想象的要快很多,草明故事还没讲完,毛泽东就已经吃完了饭,但毛泽东还耐心听草明将事情讲完。讲完后,草明又告诉毛泽东自己要去东北新区的事情。
草明说:“自己过去不懂得到工农兵中去,虽然生在缫丝女工的环境中,但是不是有意识的去了解她们,更谈不上有马克思主义的水平去分析她们研究她们,所以作品写得不理想。”

毛泽东在延安
毛泽东鼓励草明说:“你过去的工作是有意义的。现在到前方去,看见工农兵就更高兴了。”
草明无不惋惜的说:“可惜我懂得太晚了,我都33岁了。”
毛泽东则坚定的说:“33岁不算什么。66岁还可以为党工作好多年嘛。”
接着毛泽东又问:“在整风中受委屈了没有?”
草明答:“没有委屈。”
毛泽东说:“有也不要要紧,审查者和受审查者彼此都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草明还没来及说什么,毛泽东便又关怀地问:“听说你和欧阳山离婚了?”

毛泽东延安旧居
草明没想到毛泽东会问起这些,一时间有些慌乱的回答:“是的,我现在没有感情了。”
毛泽东纠正说:“怎么会没有感情呢?是感情更洗练了,今后更能把精力集中到工作中去了。”
草明心中赞同:是呀,没有家室拖累,全心全意投到工作中去,妇女应该有这志气。
毛泽东继续问:“到前方带孩子吗?”
草明心中感动,眼眶不由有些发热,几年前和毛泽东说过孩子的事情,没想到日理万机的主席还惦记着这件事。草明尽量平静的说:“前方工作可能很紧张,我身体又不好,不准备带了。两个大的女儿一个工作了,一个还在读书,小儿子还在托儿所。”
毛泽东点点头说:“那好,孩子交给党。”

记者在延安给毛泽东拍照
草明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她和毛泽东谈话的机会并不多,但每一次都受教良多,看着时间不早了,草明站起身和毛泽东告辞。毛泽东起身送草明出门,还问:“有没有骑马来?”
步行30多里的路却是远,毛泽东心细都考虑到了。但草明不愿意给毛泽东添麻烦,只好撒谎说:“有。”毛泽东点点头,和草明握手告别。
东北工作,给毛岸青辅导中文,政协上和毛泽东再次交谈
到东北后,草明工作非常忙,曾到镜泊湖水电站、张家口龙烟钢铁厂、哈尔滨邮政局工作,一边工作一边进行文学创作。1948年,草明完成了一部以水电厂工人为题材的小说《原动力》,托人给毛泽东带了一本回去。
1949年年初,草明收到了江青的回信,说他们看了《原动力》很感动,信中还提到,他们很感谢我百忙中辅导毛岸青学习中文。草明想这个“他们”应该指的是江青和毛泽东吧。
毛岸青是1947年从苏联回到哈尔滨的,不过长期的国外生活,小伙子中文不是很好,毛泽东就让儿子暂时留在哈尔滨学习中文。

毛岸青
蔡畅大姐就提议,为了保证毛岸青的安全,不必让毛岸青去学校,而是由草明辅导中文和学习。
1949年党中央进驻北平,草明作为妇女代表,有幸参加了检阅军队的入城式。毛泽东检阅完军队,下车和各界代表握手,正巧和草明又遇见了。草明高兴地和毛泽东打招呼:“我没想到那么快在北平见到您!”
毛泽东则说:“你也来啦。”可惜两人没能多说几句话,想和毛泽东握手的人很多,人群很拥挤。
建国后的一次全国政协会议,草明作为政协委员参会,会议休息期间,草明和毛泽东又碰上了。毛泽东心情不错,笑着问:“我一直很奇怪,怎么会有人姓草?”

草明
草明回答:“这是我自创的。我搞创作时还是旧社会,蒋介石下令到处通缉革命者。为了隐藏身份,我不能用自己的名字发表文章。当时我们创办了一个叫《萌芽》的刊物,我的名字就取自于‘萌’字,这个字拆成两半就是草明。”
草明顿了顿接着说:“还有另一个意思,这个名字也可以说取自白居易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是最先迎接阳光的,是革命燎原的象征。”
毛泽东听得很高兴,点点头说:“哦,原来如此啊!”
之后,就如毛泽东在延安说的一样,“情感更加洗练”的草明,文学创作上大放异彩,工作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1954年,草明决定辞去中国作家协会东北分会主席,带着一个小行李箱跑到了鞍钢。

草明在鞍山留影
草明又有了工作和创作上的新想法,她要向钢铁工人学习,并继续创作一部描写真实工人生活的小说。一年之后,草明彻底爱上了鞍山的生活,一部鸿篇制作的小说开始有了骨架。
1959年9月,草明的长篇小说《乘风破浪》问世,成为中国工业文学的经典之作
草明认为这篇小说的成功,离不开毛泽东的循循善诱和真切鼓励。她说:“毛泽东思想深深印在我的脑子里,不管国内刮什么风,国外起什么阴云,我都没有迷航。特别是作家艺术家到人民群众火热斗争去的教导,我时刻谨记并实践。”
草明一生创作了30多部完整的文学作品,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