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物理:牛顿第一定律要求我们必须会的操作

前言

其实,无论接下来咱们谈多少次,

推销的还是那个熟悉的配方:

1. 确定题目描述的现象,比如物体运动状态。

2. 围绕现象,确定已知条件和问题要求

3. 选择包含已知条件最多的公式解决问题。让学生用数学方式定量分析,这是他们设立物理课,最重要的目的。

所以,实际题目中,我们只要反复践行这个操作就好。

当然,这需要足够多的训练。于是,“操作定义”虽然上场晚一点,但是肯定会来。

正文

1. 如何分析事物运动状态:

(1)平衡力下,保持原本运动状态:

A 平衡前静止,接着静止

B 平衡前运动,接着匀速直线运动

C 注意,他们会在这里玩儿文字游戏,请保持敏感度。比如钟摆运动。

1)摆到最高点后,东西状态:静止

2)还没有到最高点,东西状态:运动

D 不然,为什么叫惯性定律

2. 如何分析实验

(1)天规:实验目的决定一切

(2)地规:需要足量积累,确保用词专业性

A 课本上,凡是出现实验的地方,都会有大题:对应结论,注意事项,都需要会背。

(3)实验方法:

A 控制变量法:除需要验证的量,其他的必须对应相等

(4)确定不同实验操作的意义:

A 不同材质的平面: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

B 不同实验现象,必须从公式角度解释。

3. 如何应用惯性

(1)是物体固有的属性:

A 只要这个东西还在,惯性就在。

(2)只有物体质量可以影响惯性:正相关

(3)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4)作用有好有坏,关键看人怎么用了。

A 需要控制运动就减少:安全带

B 需要加速运动就增加:锤子

(5)有没有惯性:

A 看是描述物体否受力

1)现阶段来说,要力,必须相互接触。

2)换句话说:没有相互接触,就没有受力。

B 按说主要看质量。但中学来说,不会出现无质量的东西

(6)是谁的惯性:看谁运动状态没有变

4. 如何看待力和运动的关系

(1)有力,物体不一定运动:推力小于摩擦力

(2)有运动,可以没有力:惯性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A 这个力,必须足够大。

B 运动状态:运动方向,速度大小

C 平衡力时,也改变不了运动状态

5. 为什么会有感觉差不多的定义?

注意:只能确保大方向是对的。细节上,有些我承认,有点强行解释。一切只为了方便理解。对学科本身有追求的话,情谊专业老师的说法为准。

(1)为了不同的适用场景:

A 力:主要用在解释运动变化的过程上。

B 惯性:描述物体静止后,抽的那一下子。

C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请查查之前的内容吧。

(2)为了提高研究的精确度:

A 运动状态:图省事,一个概念,两个含义。

B 匀速(变速)直线(曲线)运动:限制前提条件。

八下物理:牛顿第一定律要求我们必须会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