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
1988年3月13日,时任海军司令员的刘华清正与一众海军高级将领召开会议,就在此刻,会议室响起了不合时宜的脚步声,来人是刘华清的秘书。他焦急的闯入会议室,一口气都未松就向眉头紧锁的刘华清汇报:“首长,刚刚接到了急电,南沙打起来了!”。
刘华清和与会众人听闻后都陷入了沉默,大家对于南沙一直以来的冲突和矛盾都心知肚明,虽然早就对越南的行径有所预测,但真正发生时,大家却拿不定主意。
刘华清在思考一刻后,紧接着对着桌子重重一拍。
“打就打,咱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坚决打!”

会议到此时也开不下去了,大家散会后,刘华清立刻给驻防在南沙的海军部队下了命令。
“既然要打仗,就都给我好好打,坚决打,无论是岛屿还是岛礁,全都给我占上去。”
有些谨慎的同志面对此情此景有些不知所措,这时,有人建议刘华清先不要冲动,最好还是向中央汇报之后再做决定,一旦出了什么纰漏,刘华清可能要担责任,但他对此并不赞同。
“战况在前,敌人都打上门了,汇报,汇报什么?打仗最重要的就是时间,我们现在就是要和敌人去抢时间,现在不要考虑别的事情,最重要的就是给我把岛屿和岛礁给占住。敌人狡猾得很,我们必须要主动出击,一分都不要耽误,真要是出了事情,责任我一个人担!打!”
说罢,刘华清离开了会议室。
“南沙夺礁”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在世界上的处境并不乐观,与此同时,东海和南海周边的领土主权问题也愈加突出,由于海域的主权界定存在一些模糊的边界,加上一些国家的暗中支持,不少周边国家想要借机侵占中国在东海和南海地区的部分主权。
在这之中,以我国和东南亚国家的领土争端最为突出,由于国际社会的态度和我国国情的限制,一些国家明目张胆的对我国主权表现出了侵占的意图,包括海域内的资源。

直至1973年底,越南甚至占据了我国位于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中的共6座岛屿,包括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在内的东南亚诸国都开始仿照越南侵占我国南海的领土主权和资源,尤其越南还在国际法庭上对我国的西沙群岛提出了主权要求。
由于联合国的需要,他们催促我国在领土主权范围内完善海洋观测站的建造,以便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气象监测。
刘华清认为此时联合国的需求与我国对于主权保护的需求是相匹配的,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借此对我国的领土主权有一个比较准确的界定,我国南沙海域面对的困境就有回旋的余地,面对其他国家的侵犯也能有依据驳斥回去。
与此同时,我国对越南的自卫反击战在战局上的优势地位越来越大,越南军在解放军的奋勇抵抗下已经丧失了战争的主场优势,面对解放军愈加强烈的攻势下,越南把最后的目光聚焦到了我国南海地区,意图在海洋主权上让我国受到冲击。

1988年3月13日凌晨,越南三艘大中型武装舰船在夜色中靠近了我国南沙群岛,越南舰船载着200多名武装完备的越南士兵,携带着齐全的工具,意图在直接占领我国南沙群岛的赤瓜礁和周围的琼礁、鬼喊礁。
与此同时,中国海军护卫舰南充号也发现了靠近我国领域的三艘舰船,南充号立马看出了敌军的意图,随即立刻做出应对。
南充号一方面向着赤瓜礁方向靠近,另一方面及时通知南沙的中国海军部队,海军部队在知晓情况后立即向上汇报,同时增派了中国海军502舰和531舰。

当刘华清接收到了消息后,果断下达了命令:“打,坚决打。只要对方敢先开枪,坚决消灭他们。”
3月14日早上6时,越南604武装船到达赤瓜礁附近,随后敌方的舰船上放下了一艘木船,木船随即驶向赤瓜礁。当木船到达赤瓜礁后,几十名越南士兵携带着武器和工具,嚣张的将越南国旗插进了赤瓜礁的土地上。
在越南士兵正嚣张的宣誓主权时,我国海军502舰也到达了赤瓜礁,由于我方军舰只有一艘到达了赤瓜礁,502舰陷入了三方包围的劣势地位,但我国海军并没有被越南士兵的气势压倒,相反502舰强硬的与越南舰船相对峙,等到十几分钟后我国海军531舰也到达赤瓜礁,我军立刻对越南舰船发出警告!
“请注意,你们现在已经进入我国领土范围内,存在违反规定的事实,现要求你们立刻退出中国领海和领土范围。”
越南军队在接收到我国的警示后,依然气焰不减,完全忽视了我方的警告,眼看警示无用,我方海军将领李楚群愤怒的下达了命令。
“全员听指令,现在立刻登入赤瓜礁,一定要誓死保卫国家领土完整,保卫国家尊严不容侵犯!”
7时30分,502舰上放下了载满几十名士兵的小艇,随即小艇向着赤瓜礁靠拢。我国士兵登入赤瓜礁后立刻将鲜红的国旗插在了赤瓜礁的土地上,随即与越军开始了对峙。

越军在看见我军强硬的态度后,也不再故意挑衅,而是和我军缓慢的相互靠近,在临近30米时,双方都不再继续向前,此时双方都在等对方先沉不住气,以此换取开战的先机。
就在此时,一名越南士兵突然跳出来故意挑衅我军,他当着我军的面,将他的越南国旗插在了与我军相对的岛礁上,一边呼喊一边挥舞。
我国的军人面对此情此景难以抑制心里的怒气,随即几名中国军人上前抢夺越南国旗,与越军厮打在了一起。
“砰!”,一声枪响的出现瞬间点燃了战火。
两军之间立刻爆发了激烈的对战,除了赤瓜礁上的枪林弹雨,驻守在周围的两军舰船也展开了激烈的对抗。刘华清此时的一句“把对方击沉”给予了战斗中的中国海军极大的信心。

502舰精准强势的射击轰炸,让炮弹像冰雹一样准确的砸在了越军604上,仅仅9分钟,越604就无力回天,沉没在了南海的海底。
我国海军越战越勇,在击破越604舰后,立刻对越605舰开启了二轮攻击,随着越605舰也沉没海底,越505立马调转方向,想要逃离南沙群岛,在逃离过程中,越505撞上了鬼喊礁,最终也“尸骨无存”。
这场赤瓜礁海战仅仅37分钟就以我军大获全胜的结局而结束。

“航母之梦”
赤瓜礁海战后,刘华清对于我国海军作战的一些短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意识到,中国此刻需要航空母舰,航空母舰的事业不能再耽搁下去了!其实追溯起来的话,刘华清的航母之梦很早就开始了,这从他的政治生涯中我们得以窥见一二。
彼时新中国刚成立,我国有很多方面的问题都亟待解决,其中之一就是海军的建设。
刘华清自13岁参军后,他一直从事的都是陆军的工作,中央将他委派到大连海校便是看中了刘华清出众的能力,希望他能为海军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

海军对于当时的刘华清来说完全就是个陌生的领域,为了不辜负中央的委托与重用,刘清华为了补齐海军知识的短板,很是费力的学习了一段时间,在俄国进修的日子更是苦不堪言。现在看来,正是这段经历让刘华清清晰地认识到航空母舰之于中国海军的重要性。
1969年,刘华清担任了海军造船工业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次年,他组织了第一次航母专题论证 ,这是他航母之梦的开端。
但是到1970年,由于一些变故,海军的任务重心发生了变化,航母计划就搁浅了。

虽然中央搁浅了这个计划,但是“造航空母舰”这个事就在刘华清心里扎下了根,正是因为他知道建造航母的重要性,所以他不能理解,造航母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没人提呢。
两天之后,一封汇报出现在了主席和副主席的桌上,刘华清在汇报中详述了自己的想法,并且对现阶段海军的发展规划提出了一些建议。虽然航母的建造计划依然杳无音信,但是总归是引起了一些讨论。
时间来到1979年,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下,美方邀请中国的军事技术代表团到美国参观。
刘华清彼时已经是花甲之年,但面对美国先进的军事武器,刘华清难掩好奇之心,尤其是在参观美国的航空母舰时,许多观察员实际上只能粗略的看一下,美方并没有真心实意想要展现技术给中方代表看,但刘华清在看到航空母舰时,却尽可能的想要了解当时这艘世界上最先进的海上武器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1982年,刘华清被任命为海军司令员,此时的刘华清已经在海军部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因此,他不断的改善他关于建造航母的规划,希望有一天可以实现中国的航母时代。
他关于“建航母”的态度也从“现在国力还不能支持,我们还要再等一等”到“航母是一定要建造的,这是一定的,我们可以先搞预研究”,到了1987年,刘华清的航母之梦愈加迫切,他多次陈述建造航母的优势和重要性,此时的刘华清已经70多岁了。
1988年南沙冲突过后,刘华清对中国海军空中力量的缺失进行了更加多的考量,面对海上威胁增多,海军力量出现短板等现象,他意识到“建航母”不能再拖了。
航空母舰是中国海军要走的必经之路,它是技术和综合国力的象征,代表了我国也具有匹敌其他国家的海上军事力量,更是对那些觊觎我国领土的国家的一种震慑。
“圆梦”
“如果中国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
这样震慑人心的誓言,来自于刘华清半辈子的坚守。
这个时候的刘华清已经临近退休,按照建造航母最短的周期,也需要五任的海军司令才有可能实现建造航母的计划。许多人不解,怎么都落不到他头上的“政绩”,为什么他还要如此的拼命呢,我想还是为了圆梦吧。

70多岁的老人仍然尽自己的努力推进航母的建造,为了突破技术难关,即使在退休之后,他依然奋斗在航空母舰研发的一线,为了中国的航母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时他听说有些国家要出售已经退役的航空母舰,即使他已经行动不便,他也会派人去查看是否还有收购价值,这一切只是为了中国航空母舰能有自己的技术积累。
刘华清不仅注重技术的攻破,他也深知人的重要性。
1987年,在刘华清任海军总司令时,他组建了一个“飞行员舰长班”,当时并没有向大众披露这个飞行员班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但是大家都猜测,这个飞行员班级就是为了培养航空母舰舰长而组建的。
确实,在刘华清的设想下,如果20年后中国建造出了自己的航空母舰,那么这个班级的学员就会是中国航空母舰的第一批精英队员,在这之中有个人还会承担起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舰长的职责。

2010年,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即将开始试航,承载着刘华清航母之梦所培养的第一批航空母舰飞行员登上了中国航母的指挥台,中国正式进入航母时代!刘华清得知这个消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如果说海军是最南边的塔防,那航空母舰就是这塔防上的炮火。
刘华清与中国海军缘起于数十年前,他将人生的大半时光都倾洒在了海军事业上,对此他却给自己的评价是:只是做了一些工作。
只是做了一些工作,他就推动了西沙机场的建设;
只是做了一些工作,他就攻破了空中加油的技术难关;
只是做了一些工作,他就被世人冠以“中国航母之父”的美誉。
也许真的只是做了一些工作,因为这是他的事业,他的理想,经历了几十年的光阴岁月,为海军事业所贡献的一切可能对于这位迟暮的老人来说,仅仅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工作吧。
但时间流走后,中国海军史会铭记,中国的航空母舰会铭记,有这样一位将军,他叫刘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