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集 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楚庄王
公元前613年,楚庄王继位,他是楚穆王的儿子。这个人当了国王后,老百姓都感到凶多吉少,因为他从小就是宫廷里闻名的恶少,骄纵无比,贪图享乐,他当了国王之后,果然应了老百姓的担忧。
他即位三年,不亲理朝政,不发布号令,不管诸侯之事,堂堂的大国楚国在他的手里日渐衰落了。他整天只管寻欢作乐,他一会儿打猎,一会儿玩女人,一会儿看歌舞,再就是喝酒取乐,他是国王,又有谁敢管他。
他听到大臣和下面的人有不少议论,一天,大臣们来参见他时,他倒是发布了一个号令,不过这是一个极为荒唐而可笑的号令。他激动地站起身来,说:“我听说有的人在下面议论我,只要我弄清了他是谁,他就别想活;有的人还想到我面前来进谏,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要是有人敢于在我面前进谏的,立即推出去斩首。”大臣们一个个面面相觑,他们摊上这么一个荒唐的主公,又有什么办法呢!

伍举
一次,大臣伍举来见庄王,他一进去,就看到楚庄王左手抱着郑国的美女,右手拥着越国的妙妞,女人们坐在他的大腿上,他的头一摇一摇地看面前的歌舞,那些跳舞的人都是清一色的女人,穿得近乎裸体。伍举看到这种场景,眉头直皱,也只好强忍着心中的怒气。
他跪倒在庄王的面前,庄王看到这一不速之客,心里大不高兴,他的眼睛还是在眼前的女人身上溜来溜去,爱答不理地说:“你来有什么事?你是要喝酒,还是看歌舞?”
伍举说:“我有一事不明,特来请教君王。”
庄王动了动眉毛,说:“什么事,你速速说来。”
伍举说:“有一只鸟落在山上的树枝上,不飞也不鸣,你说是什么鸟呢?”
庄王心里若有所思,便说:“三年不飞,一飞就会冲天,三年不鸣,一鸣就会惊人。你回去吧,我知道你的意思了。”
旁边有一个女人问:“大王,这个人真是莫名其妙,他说的怪话是什么意思啊?“
庄王说:“我不让大臣进谏,他就变着法儿说我,这个鸟就是我,三年不飞不鸣,就是说我只图个人欢乐,不顾国家事业。这个自作聪明而又令人讨厌的东西。“
这之后,庄王不但没有改掉他的毛病,反而变本加厉,荒淫无度,大夫苏从就进宫去,进谏于他们的昏庸的国王,他说:“我看到国家已经到了危险的把边缘,诸侯在算计着我们,一些奸佞小臣利用你不理朝政的机会,拼命地争取自己的利益,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痛苦,我真不知你是怎么想的?“

文死谏的楷模—苏从谏楚庄王
庄王说:“你真是大胆,你难道没有听到我颁布的政令,你竟敢进谏,论罪当死。但是在你临死之前,我想问你一句话,你明明知道这样会送死,为什么
还来向我进谏呢?“
苏从从容地说:“我的胆量是国家给我的,是人民给我的,我知道这样我会死,但是我又何以怕死?我们这样活着和死又有什么两样?我只想以我的死来感悟君王,这就是我的最大的心愿。“
说罢,昂首走向站在一旁等候的刀斧手,这时,只听庄王说了一声:“且慢!“对苏从摆摆手,”你回去吧,从今后,我改了好不好?“
楚庄王被他手下这些冒死直谏的大臣们所感动,检讨了自己的所作所为,的确感到羞愧难当。于是就放弃了他原来那一套生活方式,撇去了酒宴,而是找更多的机会和大臣们商议国事,他不再那样荒唐淫荡了,而是立志要给人们树立一个好的国王形象。
庄王亲政以后,老百姓们真是个个高兴。庄王采取的重大举措之一就是任用贤人,像伍举、苏从这样的忠臣都被委以重任,同时清除了大量在他不理朝政的三年中为非作歹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有几百人被处死。这样朝纲大震,人们对恢复往日的大国的信心一下子增强了。
楚国的内部力量得到加强以后,他们就迅速向外扩张,实现他们称霸中原的愿望。庄王亲自率领大军北上,先是攻打戎族,当时北方秦国的力量最为强大,楚国就是要和秦国一争高下。
在攻打戎族的途中,他们经过了周的都城洛阳。庄王为了向周定王示威,就在洛阳的郊外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周定王知道他的心思,又不敢公开和楚国交兵,就想做一点软化工作,派了最善于处理这方面疑难杂症的王孙满出城。
王孙满来到楚军之中,见到楚庄王,以很多礼物来慰劳楚军。庄王这时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便问道:“听说夏王大禹治水时所铸的九鼎在周的都城,不知这九鼎有多大有多重?“

大禹九鼎
上古时代一般把国家的法令铸在很大的鼎器上,铸鼎是治国的一个重要方面,后代语言中所存留的“问鼎中原”“革故鼎新“”一言九鼎“就是与这段历史有关。
针对庄王这一奇怪的问题,王孙满说:“三代所传的是德,而不是鼎,德是根本,鼎只是它的一种形式。“
庄王被他说得很不高兴,便说:“你不要以为九鼎在你们那儿,就觉得了不起,把我们楚国将士兵器的刀刃折下来,就可以打造成一个鼎。“
言下之意是说,他有的是强大的军队,凭这一点,他可以打下整个天下。
王孙满知道,楚庄王是想与周分天下,便不慌不忙地说:“你大概忘记了吧,从前舜帝和大禹把国家治理得兴旺发达,连边远的地区都来朝贡他们,大禹的鼎是用九州献来的金属铸成的,大禹在鼎上绘上许多国家,又在这上面绘上许多怪物,使后人知道这些怪物坑害人们的情况。夏桀暴虐,夏朝灭亡,鼎就传到了商,商立国六百余年,时间很长,后来纣王荒淫无度,葬送了国家,这鼎又传到了周。从鼎的流传似乎可以看到,如果讲求德行仁义,鼎尽管小,也重得难以移动,如果奸邪昏乱,鼎再重,也会被人很轻易地移走的。“
楚庄王被他的这席话说得哑口无言,使他认识光靠穷兵黩武是不行的,必须靠仁义,仁义之师是无敌于天下的。他当下决定率领大军回楚。
公元前599年,楚庄王经过充分地准备,再次向北挺进,实现他的独霸中原的夙愿,要独霸中原,必须先打下陈国,因为陈国是去中原的必经之路,陈国是一个小国,所以他打陈国没有花了多少精力。
庄王到了陈国第一件事是杀了夏徵舒,因为夏徵舒趁陈国之乱,杀害了他们的国君,在庄王看来,一个敢于杀害自己国君的人是什么事情都会做出来的。
庄王把陈国作为楚的一个县,陈国的大臣大都向楚王祝贺,但是有一个叫申叔的大臣却不愿意屈服于楚王,庄王上前问他是什么原因。
申叔说:“有一个人牵着牛走到别人的田里,踩坏了别人的庄稼,田主就取了他的牛作为赔偿。走进别的田里当然是不对的,可抢走别人的牛,不也是不对的吗?夏徵舒当然是错的,但大王为了惩罚他,却占了我们的土地,不也是同样不对的吗?凭道义去征讨他,却又丧失了道义,你又拿什么去号令天下呢?“
庄王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就退回了陈的土地,让他们重建这个国家。他的这一行动,使得后来陈成了楚国的一个忠实盟国。
公元前597年,庄王再次攻打郑国,一直打到郑国的国都,楚军围攻郑都三个多月,郑人派人到晋国求援,但是救兵还没到来,郑国实在抵挡不了楚军的攻势,郑襄公便出门投降。
只见郑襄公裸着上身,牵着羊来到楚军阵前,倒地下拜说:“我无德行,使得你领远方之兵到我地,这都是我的罪过,我以后可以听你的命令,不论你把我发配到边远地区,或是当作奴隶赐给别人,我都愿意,不论你怎么惩罚我都行,我只希望大王能使得我郑国的香火延续下去。“
楚国的大臣都说:“不能答应他的要求。“
但是庄王却有自己的想法,他说:“郑国的国君能够这般谦逊,他的老百姓一定会很信任他,我怎么可以灭绝他呢?“
于是庄王亲自举起大旗,指挥楚军后退三十里扎下营寨,同意和郑国议和,郑襄公的弟弟姬子良到楚国作人质,楚郑于是定下了盟约。

当年夏天,楚军和晋军在黄河边上大战,把晋军打得大败,将晋军一直向北追赶到衡雍才收兵。公元前595年,楚军还攻打了宋国,因为宋国杀了楚国的使臣。楚军来到宋的国都,包围了这座城长达五个月之久。
这时,晋国看到自己的敌人楚国力量越来越大,非常害怕,而宋国又是晋国的盟国,宋国有难,晋明明知道,倘若不救,便失信于诸侯,所以派了大夫解扬到宋国去,让他说服宋国坚持住,晋国的援兵很快就到。
但是解扬在去宋国的途中被楚军捉到,楚庄王亲自审讯,为他解开绳索,以礼相待,要解扬投降,解扬答应了,并且商定,要解扬到宋国,就说晋国国君让他们投降,晋国不会来救宋国。
这一切解扬都答应了。那天,解扬坐在高高的囚车上,来到宋国的都城,走到城下时,他突然对被包围在里边的宋国将士说:“我是晋国大夫解扬,被楚军俘虏,他们要诱骗你们投降,你们不要相信,晋国正在调兵来解救你们,你们一定要坚持住。“
庄王气得脸色铁青,喝令兵士把他推出去斩了。解扬临死时毫无一点害怕得样子,他笑道:“我接受了我王得命令,现在任务完成了,我死而无憾。”庄王深受感动,就免除他一死,放他回晋。
宋国的将士听到解扬的话后信心倍增,将士们有同一个心愿,只要他们在,宋国的国都就会在。城中的粮食吃完了,人们就吃一切可以吃的东西,最后都达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了。城中可烧的东西也烧完了,最后就用死人的骨头来当燃料,就这样坚持着。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宋国的元帅华元在几个勇士的护送下出了城,来到楚军元帅子反的军营,他告诉子反城中的情况,华元说:“你们如果逼我们投降,我们会血战到底,直到最后一个人。”
说罢,从腰中掏出一把匕首,说:“如果你答应解除包围,我们感谢你,如果你不答应,我们就同归于尽。”
子反只好说:“我答应。”
子反放了华元,并把这事告诉了庄王,庄王说:“好一个君子。”就命令自己的部队解除包围。
楚庄王以他的实力,他的仁义,在诸侯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他终于在中原树立了楚的霸王地位。每当说起这件事时,他总时说:“这不是我的功绩,而是伍举和苏从的功绩。”